| 标 题 | 内容名称 |
| 篇 名 | 论司马迁《史记》叙事中的照应——以《史记·项羽本纪》重要叙事写人照应关系为例 |
| 中文刊名 |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
| 作 者 | 凌朝栋; |
| 第一责任人 | 凌朝栋; |
| 来源数据库 | 期刊 |
| 出版单位 |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14-05-20 |
| 年 | 2014 |
| 期 | 10 |
| 机 构 | 渭南师范学院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 |
| 引 文 | [1][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M].上海:东方出版社,1996. [3]杨丁友.史记写作文化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 [4][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M].北京:中华书局,1959. [5][清]余诚.古文释义[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8. [6][清]唐彪.读书作文谱[M].长沙:岳麓书社,1989. [7]张新科.左传叙事文的艺术结构[J].人文杂志,2005,(3):99-103. [8][汉]刘向.战国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9][汉]司马迁.史记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5. [10][明]凌稚隆.史记评林:第二册[M]影印版.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 [11]中国史记研究会.史记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12][清]李景星.史记评议[M].陆永品,点校.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13]赵志远.史记小说选注评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
| 中文关键词 | 司马迁;;《史记》;;叙事写人;;《项羽本纪》;;照应 |
| 中文文摘 | 司马迁叙事照应方法缘于其继承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先秦典籍的内容和叙事方法。他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运用人物对话的照应叙写重大事件,将人物对话照应与叙事相结合,三组人物对话照应形成了刘邦韬光养晦的策略,环环相扣的许诺人物对话照应导致了项羽"击破沛公军"失败;他运用类似事件的前后照应,塑造人物形象,如项羽、项伯、项梁等,从而使整个叙事文字前后衔接,故事完整,天衣无缝,并增强了人物个性特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