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纪
世家
列传
伯夷
叔齐
管仲
晏婴
老子
孟子
庄子
申不害
韩非
司马穰苴
孙武
孙髌
吴起
伍子胥
商鞅
苏秦
苏代
张仪
陈轸
犀首
樗里子
甘茂
穰候
白起
王翦
邹忌
邹衍
淳于髡
慎到
荀卿
公孙龙
李悝
墨翟
孟尝君
平原君
虞卿
信陵君
春申君
范睢
蔡泽
乐羊
乐毅
乐乘
廉颇
蔺相如
赵奢
李牧
田单
君王后
鲁仲连
邹阳
屈原
贾生
吕不韦
李斯
赵高
蒙骜
蒙毅
张耳
张敖
魏咎
魏豹
彭越
黥布
韩信
韩王信
卢绾
田儋
田荣
樊哙
郦商
夏侯婴
灌婴
张苍
周苛
周昌
任敖
申屠嘉
郦食其
陆贾
傅宽
靳歙
周緤
刘敬
叔孙通
季布
季心
栾布
袁盎
晁错
张释之
冯唐
万石君石奋
卫绾
直不疑
周文
田叔
扁鹊
淳于意
吴王刘濞
武安侯田鼢
灌夫
韩安国
李广
卫青
霍去病
公孙贺
李沮
李蔡
张次公
苏建
赵信
张骞
赵食其
韩说
郭昌
荀彘
路博德
赵破奴
公孙弘
主父偃
司马相如
淮南厉王刘长
衡山王刘赐
汲黯
郑当时
太史公
刺客
循吏
儒林
酷吏
游侠
佞幸
滑稽
日者
货殖
其他
汉景帝刘启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腊月初五-公元前141年正月),汉文帝刘恒第五子,母孝文皇后窦氏(即窦太后),西汉第六位皇帝。
刘启在位期间,推行“削藩策”,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继续奉行“与民休息”政策,发展生产、减轻赋税。
刘启在位16年,汉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刘启驾崩,谥号孝景皇帝,葬于阳陵。
汉景帝刘启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和发展其父汉文帝的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文景之治”;并为其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基础,完成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157年—公元前141年在位,在位16年,崩于景帝后三年(前141年),终年48岁,谥号“孝景皇帝”。安葬于阳陵。按周代的《谥法解》,“景”是美谥:“由义而济(获得成功)曰景”,“耆(通“嗜”)意大虑(喜欢深思熟虑,善于充分谋划)曰景”,“布义行刚(传播仁义,品德坚强)曰景”。虽有谄媚溢美之意,但还是从几个侧面反映了景帝政治及其性格特征。汉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正月,景帝刘启患病,病势越来越重,他自知不行了,于是病中为太子主持加冠,临终前,对刘彻说:“人不患其不知,患其为诈也;不患其不勇,患其为暴也。”不但要知人、知己,还要知机、知止。景帝似乎已经感觉到儿子有许多异于自己的品质,把天下交给他是放心的,路还是让他
自己走吧,多嘱咐也无益。不久,景帝病死于长安未央宫,享年48岁。葬于阳陵(在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乡张家湾村北),谥号“孝景”皇帝,“景”为布行刚义的意思。太子刘彻即皇帝位,这就是汉武帝。
政治:清静恭俭
对于景帝在政治上的传统评价是“清静恭俭”:“清”,是为政少事;“静”,是安定百姓;“恭”,是善待臣民;“俭”,是节省汰用。景帝继续执行黄老无为政治,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1、重农抑商,发展经济:
景帝即位后,继续执行重农抑商这一既定国策。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始终。”因此,他多次下令郡国官员以劝勉农桑为首要政务。
景帝允许居住在土壤贫瘠地方的农民迁徙到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的地方从事垦殖,并“租长陵田”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同时,还多次颁诏,以法律手段,打击那些擅用民力的官吏,从而保证了正常的农业生产。景帝曾两次下令禁止用谷物酿酒,还禁止内郡以粟喂马。
文景时期的社会渐趋稳定,物价日益低廉,据学者统计,在整个西汉时期,文景统治的近40年内,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米价下跌的幅度最大,这就为其他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轻徭薄赋,约法省禁:
景帝时期,对农民的剥削(赋役)、压迫(法律),较以前有所减轻。所谓约法省禁,就是法令要西汉帛书简约,刑网要宽疏。前元元年(前156年),景帝即位伊始就颁布了诏令:“令田半租”,即收取文帝时十五税一之半,即三十税一。从此,这一新的田租税率成为西汉定制。在降低田租的第二年(前155年),景帝又下令推迟男子开始服徭役的年龄三年,缩短服役的时间。这一规定一直沿用至西汉昭帝时代。
景帝在法律上实行轻刑慎罚的政策:其一,继续减轻刑罚,如前所述,对文帝废肉刑改革中一些不当之处的修正。其二,强调用法谨慎,增强司法过程中的公平性。其三,对特殊罪犯给予某些照顾。
3、发展教育,打击豪强:
景帝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及发展已达到相当的程度,所以统治阶级上自景帝,下至郡县官都逐渐重视文教事业的发展。当时在教育领域中最突出的就是文翁办学。
文翁,庐江郡舒(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人,年轻时就好学,通晓《春秋》,以郡县吏被察举(即郡国守相经过考察后向朝廷推荐),景帝末年任命他为蜀郡太守。文翁首创了郡国官学,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他的成就得到后人的肯定,武帝很赞赏文翁的办学模式,在全国予以推广。
景帝一面弘扬文教礼仪,一面又打击豪强。为了保证上令下达,景帝果断地采取了多项措施,重要的有两项:一是在修建阳陵时,效法汉高祖迁徙豪强以实关中的做法,把部分豪强迁至阳陵邑,使他们宗族亲党相互分离,削弱他们的势力,以达到强干弱枝的目的。二是任用酷吏,如郅都、宁成、周阳等,严厉镇压那些横行郡国、作奸犯科者,收到了杀一儆百的功效,使那些不法豪强、官僚、外戚等人人股栗,个个惴恐,其不法行为大大收敛,这便局部地调整了阶级关系,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由于推行了上述措施,就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人口翻番,国内殷富,府库充实。据说,景帝统治后期,国库里的钱堆积如山,串钱的绳子都烂断了;粮仓满了,粮食堆在露天,有的霉腐了。但是,文景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又带来了贫富悬殊的分化。这种状况,既为后来汉武帝实施“雄才大略”,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也给西汉中期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


渭南师范学院信息办暨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