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纪
世家
列传
伯夷
叔齐
管仲
晏婴
老子
孟子
庄子
申不害
韩非
司马穰苴
孙武
孙髌
吴起
伍子胥
商鞅
苏秦
苏代
张仪
陈轸
犀首
樗里子
甘茂
穰候
白起
王翦
邹忌
邹衍
淳于髡
慎到
荀卿
公孙龙
李悝
墨翟
孟尝君
平原君
虞卿
信陵君
春申君
范睢
蔡泽
乐羊
乐毅
乐乘
廉颇
蔺相如
赵奢
李牧
田单
君王后
鲁仲连
邹阳
屈原
贾生
吕不韦
李斯
赵高
蒙骜
蒙毅
张耳
张敖
魏咎
魏豹
彭越
黥布
韩信
韩王信
卢绾
田儋
田荣
樊哙
郦商
夏侯婴
灌婴
张苍
周苛
周昌
任敖
申屠嘉
郦食其
陆贾
傅宽
靳歙
周緤
刘敬
叔孙通
季布
季心
栾布
袁盎
晁错
张释之
冯唐
万石君石奋
卫绾
直不疑
周文
田叔
扁鹊
淳于意
吴王刘濞
武安侯田鼢
灌夫
韩安国
李广
卫青
霍去病
公孙贺
李沮
李蔡
张次公
苏建
赵信
张骞
赵食其
韩说
郭昌
荀彘
路博德
赵破奴
公孙弘
主父偃
司马相如
淮南厉王刘长
衡山王刘赐
汲黯
郑当时
太史公
刺客
循吏
儒林
酷吏
游侠
佞幸
滑稽
日者
货殖
其他
赵惠文王赵何
赵惠文王(前308年─前266年),亦称文王,嬴姓,赵氏,名何,东周战国时期赵国君主,赵武灵王次子。
其母便是深得赵武灵王宠爱的王后吴娃。赵何乃是赵武灵王次子,并非长子。赵武灵王的长子是公子赵章。因公子章的母亲和右效司寇田不礼发生了苟且之事,被赵武灵王囚禁于冷宫中,将太子章给废了,于周赧王十六年(前299年)五月,赵武灵王传位于赵何,自称主父。但赵武灵王怕兄弟俩因权力而残杀,在前295年封赵章为安阳君。
赵惠文王在位时有蔺相如、廉颇、李牧、赵奢等文武大臣,政治清明,武力强大。
赵惠文王继位初以年幼,由相国肥义辅政。赵惠文王四年(公元前295年),原太子章和辅相田不礼起兵反对赵惠文王,杀死了肥义。兵败后逃到主父(赵武灵王)所居的沙丘宫。公子成和李兑派兵包围了沙丘宫,杀死叛乱的安阳君公子章和大臣田不礼。赵惠文王随即下令,以主父窝藏反贼的罪名围困沙丘宫达三月之久,并断绝宫里的粮食和饮水的供应。最终饿死主父(即赵武灵王)。后李兑为相,与公子成长期专断国政。前292年,赵惠文王于南行唐筑城。前288年左右,魏昭王在强秦进攻之下,将葛孽(今河北肥乡县西南)、阴成两地献给赵惠文王为"养邑",欲联赵抗秦。同年,赵国派董叔联合魏军攻宋。次年,赵国与燕、韩、魏、齐五国联兵攻秦,迫秦废除帝号,并使秦将先前夺取的王公、符逾归还赵。次年,赵与秦、燕、韩、魏五国举兵伐齐,赵惠文王并以相国印授燕将乐毅。五国破齐后,赵、燕军仍联合攻齐。秦国却早将大军调回攻三晋,其中赵国的蔺(今山西离石西)、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两城为秦将白起所攻取。齐国衰败后,七国中除秦以外,比较强大的国家为赵。秦围欲东出扩大势力,赵国当其冲要。为扫除障碍,秦王曾多次派兵进攻赵国。廉颇统领赵军屡败秦军,迫使秦改变策略,实行连横,于赵惠文王十三年(前285年)在中阳(今山西中阳县西)与赵相讲和。秦联合韩、燕、魏、赵五国之师共同讨伐齐国,大败齐军。其中,廉颇于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带赵军伐齐,长驱深入齐境,攻取阳晋(今山东郸城县西,本为卫国领地,后属齐),威震诸侯,而赵国也随之越居六国之首。廉颇班师回朝,拜为上卿(上卿为当时最高级的文官),秦国虎视赵国而不敢贸然进攻,正是慑于廉颇的威力。此后,廉颇率军征战,守必固,攻必取,几乎百战百胜,威震列国。赵惠文王二十年(前278年),廉颇向东攻打齐国,破其一军。赵惠文王二十二年(前276年),再次伐齐,攻陷九城。次年廉颇攻魏,陷防陵(今河南安阳南二十里),安阳城(今河南安阳县西南四十三里)。赵国一度强盛,成为东方诸侯阻挡秦国东进的屏障,秦国以后10年间未敢攻赵。
一提起《廉颇蔺相如列传》,人们往往对勇武率直、知错必改的廉颇和智勇双全、宽宏大量的蔺相如赞赏有加,却忽视了一个重要人物,即赵惠文王,正是他的知人善任成就了这一代名将贤相。文中对赵惠文王的描写虽不多,却足以表现出他的形象特点,说明他是战国时期一位贤明的君主
第三个方面,赵惠文王对臣属赏罚严明,有理有节。廉颇"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有战功,赵惠文王就封他为上卿。蔺相如完璧归赵,不辱使命,赵惠文王就封他为上大夫。在渑池会上,蔺相如与秦王针锋相对,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赵惠文王又封他为上卿。而宦者令缪贤有罪,想叛赵投燕,这本是杀头之罪,当缪贤知错悔改而"肉袒负斧质请罪"时,赵惠文王就赦免了他。如此赏罚严明,确实表现了一代明君的风范。
由此可见,战国后期赵国之所以能和秦国长期抗衡,不仅因为有廉颇、蔺相如这样的勇将和贤相,更是因为有赵惠文王这样的明君。正是他继承了赵武灵王的基业,广召天下有才之士,从谏如流,赏罚严明,才使得本来弱小的赵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与强秦的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可以说赵惠文王堪称一代明君。
为君之道
赵惠文王是继赵武灵王后比较有作为的国君,他曾任用乐毅和平原君为相,蔺相如为上卿,廉颇、赵奢为将,对外以理折服强秦,对内整顿税收,使得"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军事上不断攻取齐魏两国土地,前283年廉颇攻取齐国昔阳(今河北晋县西北)。后三年,赵奢攻取齐麦丘(今山东商河西北),前276年,廉颇攻取魏的几(今河北大名东南)。当时人称赵国"尝抑强齐40余年,而秦不能得所欲"(《战国策·赵策三》)。前270年,秦军越韩的上党向赵地阏与(今山西和顺县)大举进攻。赵奢率赵军先是慢行军使秦军麻痹,后急行军赶至阏与据高临下,大破秦军。此后,廉颇又于几大败秦军,赵国在赵惠文王期间为秦国兼并战争中的唯一能与之抗衡的国家。赵惠文王33年,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死,太子即位,是为赵孝成王。
善纳忠言
赵惠文王善纳忠言,从谏如流。这是成为一个贤明君主的必备条件之一。
历史上的贤君圣主大都是以此闻名。赵惠文王在为秦王要以城换璧而左右为难之际,能听取宦者令缪贤的推荐,召见蔺相如,并接受蔺相如的建议,"宁许以负秦曲",争取了主动。在渑池会前,赵惠文王"畏秦",不想去参加。廉颇蔺相如进谏说:"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惠文王就接受了廉颇和蔺相如的意见,不顾个人安危,去赴渑池会。廉颇又提出为了断绝秦国扣留赵王作人质来要挟的念头,如果赵惠文王"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赵惠文王也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在个人安危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刻,赵惠文王能虚心听取臣下的谏说,以国事为重,确实难能可贵。


渭南师范学院信息办暨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