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贲 

王贲,生卒年不详,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之子,秦朝著名将领,是秦灭六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
公元前226年,王贲大败楚军,夺取楚国十几座城池。公元前225年,王贲水淹大梁,灭亡魏国。公元前222年,王贲夺取辽东,灭亡燕国,继而消灭赵国残余势力。公元前221年,灭亡齐国,自此秦国统一六国,王贲因功受封通武侯。公元前219年,王贲随秦始皇东巡。其后事迹不详。


战功赫赫 
秦始皇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秦王政(即秦始皇)派遣王贲率领军队攻打楚国。[1]  王贲大败楚军[2]  ,夺取楚国十几座城池。[3-4]  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王贲率军攻打魏国,引黄河之水灌淹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同年三月,大梁城毁垣塌,魏国国君魏王假请求投降,秦军杀死魏王假,灭亡魏国[5]  ,取得魏国的全部土地。[6-7]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王政大举兴兵,派王贲与李信率军攻打燕国的辽东,王贲与李信夺取辽东,俘获燕王喜[8]  ,灭亡燕国。[9]  同年,王贲回军攻打代地,俘虏赵国残余势力的领导者代王赵嘉[10]  [11-12]  ,彻底消灭赵国。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齐国国君齐王建派兵守卫齐国西部边界,不与秦国通使往来。于是,秦王政派王贲与李信率军从燕国的南面攻打齐国,齐王建听从国相后胜的计策,不与秦军抵抗,带着军队投降秦国,秦军俘虏齐王建[13]  [14]  ,灭亡齐国[9]  ,自此秦国统一六国。王贲因功受封通武侯。
海议功德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王政兼并天下后,建立皇帝名号,称为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秦始皇为安抚东方百姓,于是东巡到琅邪(今山东胶南),当时王贲在随行之中,与丞相王绾、卿士李斯等人在海上参与评议秦始皇的功德。


秦王政二十一年 公元前226年 乙亥年 王贲大败楚军,夺取楚国十几座城池 
秦王政二十二年 公元前225年 丙子年 王贲水淹魏都大梁,降杀魏王假,灭亡魏国  
秦王政二十五年 公元前222年 己卯年 王贲与李信攻取辽东,俘虏燕王喜,灭亡燕国  
王贲俘虏代王赵嘉,消灭赵国残余势力
秦王政二十六年 公元前221年 庚辰年 王贲与李信攻灭齐国,使秦国统一六国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评价

司马贞《史记索隐》:“贲、离继出,三代无名。”

渭南师范学院信息办暨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西安鼎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