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纪
世家
列传
伯夷
叔齐
管仲
晏婴
老子
孟子
庄子
申不害
韩非
司马穰苴
孙武
孙髌
吴起
伍子胥
商鞅
苏秦
苏代
张仪
陈轸
犀首
樗里子
甘茂
穰候
白起
王翦
邹忌
邹衍
淳于髡
慎到
荀卿
公孙龙
李悝
墨翟
孟尝君
平原君
虞卿
信陵君
春申君
范睢
蔡泽
乐羊
乐毅
乐乘
廉颇
蔺相如
赵奢
李牧
田单
君王后
鲁仲连
邹阳
屈原
贾生
吕不韦
李斯
赵高
蒙骜
蒙毅
张耳
张敖
魏咎
魏豹
彭越
黥布
韩信
韩王信
卢绾
田儋
田荣
樊哙
郦商
夏侯婴
灌婴
张苍
周苛
周昌
任敖
申屠嘉
郦食其
陆贾
傅宽
靳歙
周緤
刘敬
叔孙通
季布
季心
栾布
袁盎
晁错
张释之
冯唐
万石君石奋
卫绾
直不疑
周文
田叔
扁鹊
淳于意
吴王刘濞
武安侯田鼢
灌夫
韩安国
李广
卫青
霍去病
公孙贺
李沮
李蔡
张次公
苏建
赵信
张骞
赵食其
韩说
郭昌
荀彘
路博德
赵破奴
公孙弘
主父偃
司马相如
淮南厉王刘长
衡山王刘赐
汲黯
郑当时
太史公
刺客
循吏
儒林
酷吏
游侠
佞幸
滑稽
日者
货殖
其他
召公
召公,又作“邵公”、“召康公”、“太保召公”。姓姬名奭(音 “事”),周武王的同姓宗室。曾辅助周武王灭商,被封于燕(今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董家林村),是后来燕国的始祖。因最初采邑在召(今陕西省扶风县东北),故称召公或召伯。周成王时,他出任太保,与周公旦分陕而治,陕原以东的地方归周公旦管理,陕原以西的地方归他管理。他支持周公旦摄政当国,支持周公平定叛乱。他的后代中有人继承了召公的称号,曾还辅佐了周厉王。
又作“邵公”,姓姬名奭,西周宗室,与周公姬旦,武王姬发应属同辈(一说是周文王第五子)。周灭商前,始封地在召(shào)(今陜西省扶风县城东北),辅助周武王灭商后,被封于郾(今河南漯河市郾城区),周公八师东征,征服了叛乱的殷商属国和淮夷后,被封于北燕,都城在蓟(今北京),是后来燕国的始祖,但是他派长子姬克去治理,自己仍留在镐京辅政。因最初采邑在召(今陕西岐山西南),故称召公或召伯。周成王时,他出任太保,与周公旦分陕(今河南陕县)而治,陕以东的地方归周公旦管理,陕以西的地方归他管理。他支持周公旦摄政当国,支持周公平定叛乱。当政期间召公将其辖区治理得政通人和,贵族和平民都各得其所,史称“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因此倍受辖区及周境内百姓爱戴。传说他曾在一棵甘棠树(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刘家塬中学内)下办公,后人为了纪念他,舍不得砍伐此树。《诗经·甘棠》就是为此而写的。 《诗经·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就是描述这个故事,也留下“甘棠遗爱”、“甘棠之思”的成语典故。
召公生活于西周初年,经历了武、成、康三世,居官数十载。他为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巩固起过重大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书·君·序》云:「周公为师、召公为保,相成王为左右」。《史记·周本纪》中也有「召公为保、周公为师,东伐淮夷」等内容。这些记述将召公和周公相提并论,显然是有道理的。不过,儒家学者对周公推崇备至,甚至把他纳入禹──汤──文、武(周公) ──孔子为正宗的儒家正统以后,周公被奉为圣人。相比之下,召公在历史上的作用却很少被提到。这样做无疑是不公正的,也是错误的。
召公死于康王时期,那时,周王朝已相当稳固了。召公在武、成、康时期为维护周王朝的统治所作的努力,经受了时间的考验,这是对他的政绩的最好说明。虽然召公就封于燕的,但他派大儿子去管理燕国,自己仍留在镐京(今陕西长安县西北镐村附近)任职,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太保的职务,承担起比燕侯更为重要的责任。因此应该说,召公在周初的几项重大事件中,他不仅都曾经参予过,而且都曾起了重要作用。他在军事、外交和行政事务方面都有很高的才能,因而在武王伐纣时能「日辟国百里」。以后,他又奉命四出活动,时而南巡「省南国」,去江汉流域宣扬王命;时而北上,平息国的叛乱;时而东征,讨伐东夷之叛;时而去中土洛邑「相宅」;时而又出现于宗周的盛大祭祀活动场所。事实上他在西周历史上的功绩,远超出「燕召公」这一称谓的范围。周王命他担任太保之职,为召公提供了施展其才能的广阔舞台。公正地说,召公是古代世界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在中国历史名人中应该有他的一席之地。
司马迁的《史记—燕召公世家 》这样评价:召伯作相,分陕而治。人惠其德,甘棠是思。庄送霸主,惠罗宠姬。文公从赵,苏秦骋辞。易王初立,齐宣我欺。燕哙无道,禅位子之。昭王待士,思报临菑。督亢不就,卒见芟夷。


渭南师范学院信息办暨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版权所有